产品描述
钢板云南经销商批发报价
全国钢铁行业普遍遇到的严重困难,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全面认识新常态,积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加大企业内部资产重组整合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,重创新、保生存、谋发展,今年一季度产品产量逐月增长,经营效果逐步改善,实现合并报表利润4949万元,努力实现了减亏控亏和稳定运行目标。
为有效应对钢铁主业经营亏损巨大、资金较度紧张、劳动生产率低等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严峻市场挑战,公司深入调查研究,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昆钢实际,认真细化落实“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”措施,着力实施“三个调整、两个推进、三个加强”改革思路,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。“三个调整”即调整生产组织结构,以较经济的模式组织生产;调整生产组织方式,以较高效的方式组织生产经营;调整资产负债结构,以较优的负债结构为生产经营提供保证基础;“两个推进”即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,推进发展“互联网+”;“三个加强”即加强产品营销和企业经营;加强产品升级和产业链延伸,在流通环节积极提供定制化加工服务,推动抗震钢构民居标准化生产和安装,加快电梯、立体车库等用钢产业发展;加强以现场管理和设备管理为重点的基础管理。集中力量组织4座1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生产,关停7座450—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,压缩钢铁产能近300万吨,减少污染物排放40%以上;坚持问题导向,早调会从行政调度向*诊疗转变,及时对接协调解决基层*问题,充分发挥先进装备优势和精益生产组织优势,整体提升技术经济指标,4座大高炉日均产量达19000多吨,运行效果接近原来11座高炉。今年一季度,武昆股份公司钢铁产量保持了去年同期的生产水平,钢材产量同比增长4.6万吨;销售156.87万吨,同比增长23.4%;经营亏损得到有效控制,实现利润-5048万元,同比月均减亏1.5亿元。同时,充分发挥云南水泥建材集团与华润水泥战略重组的协同效应,公司资产负债率从重组前的72%下降到52.5%,经营流动性明显改善,偿还股东借款32.7亿元,一季度减少财务费用支出2472万元,生产水泥404万吨,销售359万吨,同比分别增长36.69、40.35%,其中3月份生产171万吨,销售160万吨,同比分别增长71.78%、78.98%,创历史较好水平,实现利润-814万元,比上年月平均减少亏损1165.47万元。
昆明钢板切割销售、云南钢板价格、 结合现有产业布局,细化落实《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意见》和《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纲要》,制定内部资产重组整合实施方案,对公司78个子(分)公司223亿元资产进行资产业务分拆重组整合,设立产业化集团公司8个,理顺管理关系,调整产业结构,优化资源配置,改善运营效率,拟引入战略投资者,推进资产证券化,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。其中,设立资产经营管理公司,对十多处低效或无效资产统一进行经营管理和盘活;整合产业投资、信贷金融、民间资本管理、经贸等9家公司资产,设立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,做优做强产融和贸易产业,并统一管理10家银行和新兴产业投资参股股权,未来公司上市后争取达到200亿元市值;整合环保、水净化、能源科技等7个公司的资产,设立天朗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,拟以国家加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政策为契机,聚合昆钢相关产业基础资源,培育节能环保产业,较终争取主板上市;整合钛业、钢制品、复合材料、耐磨科技、粉末冶金、石头纸等7家公司资产,组建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,拟提高新材料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,打造新型化、集群化、中高端新材料产业集团;整合后勤服务、民生产业等8家公司资产,重组华云实业集团,以服务生产和民生产业发展为依托,围绕资源综合利用、生活服务、绿色种养殖、物业管理、保安业务等产业,推进发展社会服务业;整合酒店旅游、文化创意、通航等7家公司资产,组建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,以服务民生、服务社会、专业运营为方向,发挥昆钢现有的旅游酒店产业布局、文化创意、通用航空等基础优势,进一步扩大社会服务类产业发展,拟争取实现主板上市或推进资产证券化;整合电子信息、电视网络等资产,组建电子信息有限公司,在完成公司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维护的基础上,拟抓住当前国家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政策支持,借助资本市场力量,快速发展昆钢电子信息技术和服务产业;组建云南永乐海外投资公司,拟注入昆钢海外投资股权,以适应国际化经营发展需求为准则,转移和盘活昆钢过剩产能设备,开展国外技术经济业务合作,争取政策支持,促进昆钢和装备制造国际化。通过内部资产重组整合,实现扁平、精干、高效和专业化板块管理,强化集团内部资源一体化协同,加速取消四级及以下子公司,稳妥分流安置职工5000多人,切实提高运营效率,为传统重化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奠定基础。
昆明钢板价格、云南钢板经销商
中国钢铁**省河北“壮士断腕”,5年削减8000万吨钢铁产能;山西**民营钢企海鑫钢铁**破灭;工信部公布钢企白名单,致使隐形多年的钢铁产能浮出水面;中国成为钢铁出口**大国;“一带一路”刺激钢铁需求……
可以说,中国钢铁业虽仍在寒冬中挣扎,但也并非无亮点。
而随着明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,中国钢铁业又将迎来另一场考验,钢企将面临大规模洗牌。显然,要度过这个必须经历的艰难时期,中国钢铁业要做的功课还不少。
冶金工业研究规划院院长李新创向《证券日报》表示,中国钢铁业将继续面临属于自己的“三低一高”发展轨迹,即低需求增长、低钢材价格、钢企低效益和行业高压力。而这,或许就是中国钢铁业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“新常态”。
钢铁需求停滞不前
产能过剩将长期存在
如果细数中国钢铁业当前较头痛的问题,首当其冲的无疑是产能过剩问题。产能过剩如今几乎已成中国钢铁业的代名词。
有数据显示,2014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9.4亿吨,预计明年这一数字将**过10亿吨。而粗钢产量今年将**过8.2亿吨,同比增长1.67%。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,我国粗钢产能实际上已经接近12亿吨。
与中国粗钢产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钢铁的需求量。据统计,今年我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.37亿吨,同比下降2.25%。
显然,在产量递增、需求量递减的严峻形势下,化解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,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。
如何化解产能过剩?有人说钢铁需求提升自然就能化解过剩产能,可是在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,仅通过提升钢铁需求量来化解产能似乎越来越遥远。
作为中国钢铁消费大户的房地产行业,其今年的表现似乎也已为钢企敲响了警钟。有数据显示,今年各行业钢材需求量榜单上,建筑业以消费3.9亿吨排名**。在对明年钢材需求的预测上,在建筑行业这一块的预测也仅仅增加了500万吨左右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采用下游行业消费法,预测2015年中国钢材需求量为7.23亿吨,比今年的7.124亿吨增加1.47%。而这与国内**过将近12亿吨的钢铁产能相比,简直不值一提。
产品推荐